服务介绍:
慢性支气管炎(chronic bronchitis,CB)是指气管、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,临床上以长期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。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能模拟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、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,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。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室的体外研究与人类发病研究之间的桥梁,对很多疾病的临床状态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同时也为新型药物的开发和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,为今后更安全合理的进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。
造模方法
1. 化学药物法
(1) 使小鼠吸入含SO2(浓度为2%)的空气,每日10秒,14~18天后小鼠即出现支气管炎病变,27天后出现重度支气管炎病变,总观察时间为97天。
(2) 使小鼠吸入含Cl2(浓度为0.001~0.O04mg/L)的空气,每日25~30分钟,35天后小鼠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病变,总观察时间为50天。
(3) 用含氨.气的空气以每15~20分钟重复刺激1次,每次2~3分钟,刺激一天共8次,32天后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症状,总观察时间为100天。
(4) 气管内注射脂多糖法:大鼠用1%戊巴bi妥钠腹腔注射麻醉,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,拉出舌体,暴露声门,快速将套管插入气管,将脂多糖200μg/200μl注入气管。饲养4周,制备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。
2. 细菌感染法
(1) 使用鸡胚液培育流感病毒,选取培育48小时的鸡胚液,单位为1:320;流感杆菌为18~24小时的培养物,菌液浓度为7×100000000ml,小鼠在乙mi麻醉状态下,将感染材料滴鼻(0.03ml/只),于3~6天出现气管上皮轻度坏死,35天后表现为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。
(2) 用流感杆菌9亿/ml、甲型链球菌6亿/ ml、卡他性炎性菌9亿/ml、肺炎双球菌6亿/ml、以4:3:2:1混合菌液在麻醉下对大鼠进行滴鼻0.1ml,每周1次,6周有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的趋势,但程度很轻。
(3) 将豚鼠置于7~8℃环境中1小时,隔天1次,45天后改为每周2次,同时加细菌(8种)混合菌液滴鼻0.2ml,150天可形成亚急性乃至慢性支气管炎病变。
3. 被动吸烟法
(1) 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法:将大鼠置于27立方米烟室内,用混合烟150~200mg/立方米(200g锯末、15~20g烟叶、6~7g辣椒及1g硫黄混合,20~30分钟内烧化,颗粒在0.5~1μm以上)吸入,每周6次,44天即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病变。
(2) 用香烟1支半,在21L容器内燃化共10分钟,换气5分钟后,再用1支香烟烧化,重熏10分钟。将豚鼠置于这种烟雾环境中,每天1次,每周6次,同时置于7~8℃环境中1小时,隔天1次,45天后改为每周2次,28~35天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病变,6周后病变保持并逐渐加重。
模型特点:吸入SO2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具有如下特点:
①小鼠出现刺激性咳嗽,体重不增,少数死亡。支气管病理学改变:早期为急性炎症改变,12天后出现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,继而支气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,27天后显示重度慢性气管炎病变。
②大鼠气管腔内黏液阻塞,气管上皮坏死糜烂,杯状细胞增生,气管壁平滑肌增生,肺泡腔扩大,部分融合形成肺大疱。运用这种方法也复制出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。也可观察到气道和肺组织毒蕈碱型受体(M受体)的数量及功能无改变。
对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炎,感染后2天小鼠出现毛松、咳嗽、神萎、食欲缺乏等;3~6天出现气管上皮轻度坏死,杯状细胞数目初期下降,10天后逐渐增加,35天后表现为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,50天后即恢复正常。
气管滴注脂多糖后21天,大鼠出现倦怠、毛发失去光泽,进食、饮水减少等表现,气管与支气管上皮脱落,杯状细胞增生,黏液腺增生肥大,气管、支气管壁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,管壁增厚,管腔充满黏液及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,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厚。
对于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而言,随烟雾刺激时间的增加,大鼠气管炎症病损逐渐加重,至第7周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典型变化。其气管炎症细胞的特点是:初期以巨噬细胞为主,随后以淋巴细胞为主,中性粒细胞仅在接触烟雾的早期短时间内出现较高水平。